心得涉及劇情內容,未看電影者,請思量後再行決定是否繼續往下。
-----------------防爆頁--------------
劇情:★★★☆☆
動畫特效:★★★★☆
演技:★★★☆☆(劉嘉玲武后之身,演技為★★★★)
武打:★★★★☆
劇情大綱:
武后垂簾聽政多年,終因高宗駕崩且太子年幼而即將登基為王。更在登基之前命人趕造通天浮屠、女帝形象,達六十六丈高,中以通心柱支撐為基底不倒。
然李氏宗親面對女人登基一事,斥為違逆之事,因而一樁推翻武后的陰謀隨之而成。
通天浮屠監工官員賈頤被傳因擅動國師陸離所下平安咒條,因此遇火焚而亡;而官員薛X(抱歉,我不記得他的名字…)接獲此案查證後,亦因斥賈頤係為遭天譴火焚而亡且直扯封條一事,同遭火焚身亡。
接二連三跟焚屍命案發生,國師陸離以神鹿為指示,告知武后應將當年謀逆而入獄之狄仁傑(劉德華飾)放出回洛陽,以平定此事紛亂。
因此女宰相上官靜兒(李冰冰飾)被命即刻前往奏摺院釋放被因謀反而被禁長達八年的狄仁傑,並奉命在追查此案時,服侍狄仁傑。
然狄仁傑尚在獄中之時,便因此事而遭人刺殺,後被放出大牢後,在上官靜兒的跟隨之下,亦多次險遭殺害;幸而機智靈敏而多次脫離險境。武后歸還其官符,命其為欽差查辦此事,大理寺斐東來(鄧超飾)亦因先前與薛X接手此案而同參與其間。
查案之初,狄仁傑即查出火焚一事,係因毒液入體,人體受日照高溫因而從體內自燃而亡,因此前往賈頤身亡之處,得遇舊友沙陀(梁家輝飾),從口中得知西域毒蟲一事。因而找上藏於鬼市,本名王博(泰迪羅賓飾),後易名為汪驢之前朝太醫。
三人為查案而深入鬼市,從而引發一連串事件……
觀後心得:
由於女人登基、先帝宗親反抗而誘發一連串的謀反事蹟,甚至禍及多人、殃及無辜百姓。
狄仁傑因囚禁奏摺院八年,藉偽瞎而細看不少上呈奏摺,從而瞭解當朝女帝治世,百姓安康少有大事。
狄仁傑當年雖因反女帝一事而受入刑之苦,卻也因此對女帝略有所認同。
因此當武曌命其授命為欽差查辦此案時,狄仁傑倒也沒多所推拒的接受此令。
以武后一角而言,劉嘉玲扮演此角,著實令人驚豔。其舉手投足皆有其風采,讓人震懾於女帝之威;華貴威嚴,同時智慧並重。且其同樣有柔性一面,對上官靜兒的疼愛可見一般。
遇大事冷靜非凡,不輕易顯露神色由人窺得數分;然人皆有護短之心,當她知曉狄仁傑查案查到無極觀時,便不由動怒。
狄仁傑誤以為武后動怒係為揭破武后殺一儆百之計,認為焚屍一事皆為武后所籌畫。然,私以為認定武后之所以動怒,係因陸離真實身分其實乃為上官靜兒,亦為武后多所迴護之當朝女宰。
無極觀當初設立,目的雖為武后剷除無數阻礙,然而成王霸業之路,總是一將功成萬枯骨。
武后有言:欲成大事者,至親亦可殺。
當捨則捨,當得則得。她亦非受不得諫言之人。
武后是成大事者,因此必得忍人所不能忍者;即使反聲所在多有,亦動搖不得她的決心;面對視如親女的上官靜兒身亡面前,女帝雖殤自於心,卻也無法輕言落淚,只能緊抱懷中之軀。
上官靜兒臨死一問武后是否曾經真真正正愛過一個人?值得嗎?由武后口中已有所答案。
狄仁傑臨去之前,以先帝高宗御賜亢龍鐧,直稱武后為皇上,此番認同已讓女后心有所感。畢竟一向反她之臣,竟也是最後認同她之人。因而信守對狄相之諾,十五年後還權於正。
武曌,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承認的女皇帝,同時也是唐代盛世的極致。而歷史向來對女性皆不寬容。誠如武后所說:就因為她是個女人。
狄仁傑此人,若照歷史紀錄來看,可堪之為神探?因斷案一萬七而無冤訴,可算是一絕。不過我對電視劇上所演的狄仁傑形象不明(沒看過…)因此單就以電影一角來看。
狄仁傑說話雖不中聽,然而遇事亦能當機立斷,縱有遲疑之際,也能迅速回復反應。
查辦案件時,由於東琊瑯王之影響加上沙陀等人有意誤導,因此誤以為無極觀實為背後籌畫的要角之一,助武后之虐。
但其心性算是堅定非常,即使琊瑯王有意誤導高宗乃為武則天毒殺身亡,卻也能坦然舉鐧問之。其性之正直可見一斑。
而與上官靜兒在劇中若有似無的情愫也頗耐人尋味。
不過不得不說,剃鬍那邊,上官靜兒反壓倒狄仁傑那幕害我忍笑忍得很辛苦…Orz
某竹還以為我在萌,不,其實是我在噴笑。狄仁傑的反應跟上官靜兒的動作好像是惡女強上良夫啊!這究竟是為啥~~~~太、好、笑、了!(被打)
二人之間的互動也很有趣。雖說情感滋生略有牽強,但所謂患難見真情,革命情感是謂之也。尤其二人朝夕相處,為查案而形影不離,也算是日久生情的一種。
而狄仁傑識破上官靜兒熟悉易容術且藉由她說過見過陸離一事,欲勸上官靜兒投誠,也是以為武后不信天下人、不信上官靜兒,因此為保她命而前往。
最終卻也是從上官靜兒與斐東來二人的犧牲換來真相的揭破。
以破案天才的身分來說,影片中的狄仁傑查案雖有一定方向、推論也合理正常;然而總歸是少了點精彩與斷案如神。但這符合一個人再如何聰明才智,也有受囿於情感難題一事的可能。
雖不算特別出色,倒也算是精彩。
尾聲狄仁傑因受毒蟲之苦,遁於鬼市時,一句:「天下雖無我容身之處,然心安即是歸處。」
他的聰明才智不見容於世俗,也因助武后而被李氏宗親視為晚節不保;然而其心立正,何懼之有?縱再無法得見青天日陽,也算是仰不愧天,俯不怍地。而事實證明,武后貢獻,後世不可抹殺。
復談上官靜兒與斐東來。
上官靜兒是力挺武則天的身邊功臣,為武后即位一事出了不少力,更是親自為武后試飲膳食而免其中毒。雖與武后一搭一唱,以陸離之身涉政且剷除異己,然而不可否認,對武后的推崇下,應是明白武后一番大事作為手腕的清明。
身為女宰相,允文允武,一手長鞭揮得是虎虎生風,能巧做攀岩之用,亦可綑物。雖偶有受狄仁傑言詞動搖且因日久生情之故而心生不忍,然而最終仍是堅定立場,為武后涉及焚屍一案澄清。
最後以命換取狄仁傑平安脫身而破案。
劇情推展至三分之二身亡,算是滿可惜的一點。但表現出色,倒也彌補了這點。而且跟狄仁傑、斐東來的鬥嘴場面挺有趣的。
而且色誘狄仁傑那段,當真是經典的-----
好笑。囧
至於斐東來這個人就比較玄妙一點。身為大理寺官員,一開始他對狄仁傑似乎無甚好感,對上官靜兒也是多所為難;但後續似乎演變至他心繫上官靜兒?這點是藉由他擔憂上官靜兒獨自面對「疑似」陸離的殺手來推敲得知。怪的是,這二個人之前還吵個不停啊。= =|||莫非有隱藏劇情乎?
但不得不說,狄仁傑的破案算是他以命換來。沒有他親上賈頤家取得有問題的通心柱工程圖,就沒有狄仁傑查知兇手一事。
雖最後受焚而亡,倒也算是求仁得仁。
最後來談談沙陀。
或許對一個因受刑而失去左手的人而言,他很可憐;然而為推翻武后、為一己私怨而想殺害千千萬萬人,這樣的心態,已如狄仁傑所說,武后所殘,然而沙陀內心的想法卻更是入了魔道。
雖不至該以德報怨,然盛世清明不是為臣者之希望?仇恨矇蔽了他的心;甚至為此而千方百計想殺掉至友狄仁傑,更因惱怒於琊瑯王對其的輕視而痛下殺手。
原有的忠臣之心早已變質為只求爭一時之氣,將當年所受之苦全還給他口中所謂的妖后。
天下千千萬萬人的和樂安康,敵不過他內心的憤怒。
受焚體之苦的最終嘶喊他還沒輸。下場終究是飛沙一片,令人不勝唏噓。
其實由誰當王,重要嗎?百姓所求的不就是富足安康?哪管朝政更迭、鬥爭?能為天下人做事的,就是天下人的皇帝。
然而多數人看不破的,終究是自己的自尊。
--
這部電影算是武俠偵探片,雖沒有福爾摩斯的精彩,也無名偵探柯南的懸疑刺激,然而推敲合情合理,武打劇情也算是近來動作片中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是部還滿值得推薦的電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