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真的都開始懷舊……

 

我一點也不意外接下來生出來的短篇會是大鵬鳥相關(掩面)

 

好啦,主要是想來聊聊書爸。(笑)

 

--------------

入世

最近跟前輩談論到前輩,於是忍不住翻起腦中對書爸最初到斷片前的記憶。

百世經綸最初出場,是由於徒弟靈心異佛為救中波幻迷掌的素還真當了菩薩印之招的肉墊而亡,這也是崎路人當時的佈局之一。

由於唯一的徒弟為清香白蓮身亡,因此百世經綸說過,素還真的事情從此他一肩擔下、一併負責,因為這是他徒弟大愛犧牲所遺留下來的願望。

初出場的一頁書擁有先天高人的清冷姿態與……一點點呆(笑),就是那種因為出世許久而不懂人情世故的呆氣,但是很可愛。雖然言談很清聖、很出世,但是語氣直接、犀利見血;然而一旦決定的事卻是絕不容許任何人來破壞。

對素還真的保護也是由此開始。

因此當初為解素還真亢龍有悔之勢時,挺身擋下銳利三掌;即使嘔血,也仍舊一派傲然的說名滿天下的素還真不過爾爾。但其實事後回雲渡山時卻吐血了…(咳)書爸啊,你有時候還真是倔強的令人心疼又好笑。

從這個時刻開始,一頁書正式步入慢慢成為猶如素還真父親身分之路。(笑)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百世經綸開啟了他入世之路。

這一路走來,先是素還真的亢龍有悔、後有滅境邪靈與苦境的肆虐帶出百世經綸的梵天之事,再到梵天因邪靈之毒爆發入天河,牽引出大鵬鳥的誕生與藍髮藍衣的西丘三君之首.蟻天海殤君的護友之行、是非小徑一派風流的瀟灑,到幽靈箭、英雄榜、萬里征途至開疆東瀛神與佛的爭戰。

 

無論歷經多少風波紛爭,梵天給我的感覺一直不變。

 

望之即嚴,處之即溫。

 

看似凜然不可親,然而唯有親近之人得以望見那似佛非佛間,唇邊拈花一笑的燦燦微溫。

雖惡邪惡奸宄之徒,卻也不吝與心懷坦蕩磊落的魔族之人交誼。

一旦認同,便是永恆不變的堅信。

 

梵天有清明的靈思、敏感的判斷力,足以服眾的智略聰明。入世之途雖處處波折,卻也不乏令人回想起來時,總會微微一笑的溫馨。

 

 

江湖

 

細數梵天一路走來,最親近的莫過於素還真、素續緣、海殤君、業途靈等人。

對素還真,梵天所抱持的心態就像一個細心照拂後輩的長輩,更甚者,在我眼中,梵天活脫脫就如同清香白蓮之父,一路走來總是如此相扶相持與信任。

憶當年,雲渡山上公審素還真,百世經綸心中想來是痛心多過憤怒,畢竟他無論如何也不願相信自己照看的後輩竟是如此維護魔魁。

而傲笑紅塵的出面脫罪,想來是讓梵天心中的痛有了消解的出處。

 

素還真的決定,便是一頁書的決定。

 

這是梵天對素還真的信任、也是與他同進退的宣告。護清香白蓮至此,誰能說一頁書不像個寵溺孩子但也明白、相信孩子的爸爸?(笑)

就因對白蓮有著深刻的認識與信任,才能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吧。

而白蓮之子.素續緣,從小在法佛院受教、學習的小續緣、歷經魔化、再生與成長的儒雅懂事少年,更是梵天掛心惦記的小小後輩。不只因他是素續緣,更因為他是素續緣。一個重生後體貼、懂事、知進取的青年。

而當年千邪洞中,風采鈴可也是讓一頁書信任至委以重任的少數女性角色。這素氏一門與梵天之淵源,可謂又深又長。

 

昔年雲渡山上一句:「生命的傳承,難道都是如此充滿著無奈嗎?」(忘了此語出自紫脈線或烽雲)道盡一頁書對他們的關心與難捨。

 

而白蓮對梵天,除了是後輩對前輩的敬仰外,多少也含著孺慕之情。

我想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喜愛親近一頁書的金翼大鵬鳥是素還真為護梵天而自道境取來的靈物。

天命時期,迢迢血路護棺入天河,在魔化天下第一與表象意魔聯手下消失於檯面上的素還真適逢道境,在與孤愁下棋(實則藉棋局操控天河一路的戰役,也是正道與魔道的交鋒)之際,閒遊道境時分,於慈海渡者修行之地取得的大鵬鳥之蛋。藉由短暫脫身,回到苦境交予一線生之手,千叮萬囑要他必定放入梵天棺木之中。

也因此才有了後來一頁書乘大鵬鳥衝破天河、黑白郎君單車護帥越天河之事。(事後也有提及黑白郎君之助,海殤君亦有從中幫手)

 

也唯有在梵天面前,素還真才能像在一線生(屈世途)面前一樣,表現善感、頑皮的一面。

梵天、素還真、素續緣,這活脫脫就像是三代同堂的畫面。(書爸是很可愛的~)

 

 

而提及梵天,就不能不提及三君之首.蟻天海殤君。

 

昔年金丹換三劫,得的是知己長誼、換的是過命交情。

 

五行轉命術多次化解梵天劫厄,也唯有海殤君是同輩中,讓梵天除滅境諸天外,最為信任之人;縱有任何誤會,只要蟻天願意解釋,梵天也絕不懷疑好友的想法。

因此梵天決計不容許有任何人玷污這段高貴的情誼。因此昔年英雄戰場上的偽.海殤君,才會落得屍骨無存的下場。

誰都不能仿造一個梵天知之甚深的海殤君。

就連因素還真之事而心情低落、灰心之時,也唯有蟻天能開導梵天自低潮中走出。(當然這之中不乏阿素作戲讓書爸開心的橋段,這點海殤君心知肚明,卻也配合演出《笑》,畢竟在當時,讓百世經綸走出低潮才是要事。)

 

三劫之情,是恩、是義,再也難以說清;還君明珠,不管是還誰的恩、誰的情,皆是一片真心之情、金石之交。

往昔是非小徑的風流瀟灑與十里斷腸崖上的果斷絕決,海藍色的身影想必永久留佇於梵天心中,即便末劫餘恨,但山高水遠,情誼不變。

 

梵天一生收過三個徒弟,靈心異佛、業途靈、悟僧。

 

對梵天而言,徒弟代表的不只是武藝、精神的傳承,同時也是一種情感的延續。異佛死得早,所以觀眾無緣得見梵天與其相處之道。

但自從來改過向善的業途靈與悟僧之間,不難看出梵天對徒弟的疼惜。

自作惡多端的三途判轉化成好人的業途靈在機緣巧合下成為梵天徒弟,傻里傻氣的業小靈是最幸福的一個。因為除了素家父子外,業途靈是唯一一個可以直接鑽進仙仔懷中撒嬌而不會被打飛的徒弟。

 

但腦筋就算不清楚,業小靈一看見仙仔時就又會變正常的討抱,真真是個活寶。多少人想摸梵天摸不到?他可真是有福氣。(笑)

對業途靈,梵天是包容居多,任由他的撒嬌耍賴、裝可憐。

 

而悟僧,其實我想梵天心中是疼痛大些吧。畢竟為破長生之謀,悟僧甘願死在假冒成問天敵的梵天之手。不過這二個人說是師徒,不如說是指標與追隨者大些。

 


悟:有生有死,有枯有榮,死既必然,生何以為?


梵:緣起性空,自在枯榮。


悟:緣起性空,自在枯榮?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問:你為何來此?


悟:悟憎有必須跟隨的腳步!


問:此地太過危險,我一人足可勝任。多你只會讓吾分心。


悟:如有需要,悟僧可為棄子。


問:吾不可能讓你這麼做!


悟:百年不解,悟僧癡迷。點破玄機,雖死猶生。

 


梵:百年不醒,悟僧癡迷。


悟:狂狶雖惡,只是欠了善法開悟。若得聖者之助,七重台上,焉不能有第
    二個悟僧。願以此功德,迴向惡者能得重生之機。


梵:悟僧,一頁書有負所託。修行路長,望你善自珍重。

 

(以上三段摘自皇龍紀第二集)

正因如此,梵天心中對悟僧定是又感又愧。

 

談到這裡,就不免想到創世狂人時期的創世者與截顱,其實也是差不多的模樣。截顱為師尊、為龍之刀,同樣捨身不求。對照於此,總是令人感慨唏歔。

 

但不論苦的、喜的、樂的、悲的,修行之途上得證大道,眾生有情、梵天有情,萬般紅塵不入佛者之心,卻也盡入佛者之情。

江湖路遠,只要本心猶在,何處不能自得?

 

--

喜歡梵天、喜歡一頁書、喜歡邪心魔佛,更喜歡那個淺淺一笑,便令人如沐春風的佛者。一個永恆的經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luchin 的頭像
    muluchin

    原來曾走過

    mulu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